?維生素K3
維生素K3屬于促凝血藥,可以用于治療維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,如新生兒出血、腸道吸收不良所致維生素K缺乏及低凝血酶原血癥等。維生素K3多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粉末,吸濕后結塊。
【中文名稱】維生素K3
【英文名】Vitamin K3
【類別】促凝血藥?
【別名】 亞硫酸氫鈉甲萘醌(MSB) ,二甲基嘧啶醇亞硫酸甲萘醌(亞硫酸二甲嘧啶甲萘醌MPB)、亞硫酸煙酰胺甲萘醌(MNB)、亞硫酸氫鈉甲萘醌復合物(MSBC)抗出血維生素?
【外文名】Vitamine K3, Hemodal, Itykinone, Kthrombin, Menadione Sodione Bisulfite?
【有效成份】 甲萘醌?
【理化特性】甲萘醌分子式:C11H8O2,分子量:172.2.易溶于水和熱乙醇,難溶于冰乙醇,不溶于苯和,水溶液PH4.7-7.常溫下穩(wěn)定,遇光易分解。高溫分解為甲萘醌后對皮膚有強刺激,對酸性物質(zhì)敏感,易吸濕。
【性狀】白色或類白色結晶粉末,吸濕后結塊
功能療效:
維生素營養(yǎng)補充劑。維生素K為肝臟合成原酶(因子B)的必需物質(zhì),并參與凝血因子VII,IX,和X的合成,維持動物的血液凝固生理過程。缺乏維生素K可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礙,影響凝血過程而引起出血。維生素K也為動物機體內(nèi)(主要指存在于肝臟、骨骼、睪丸、皮膚和腎臟等組織器官)的維生素K依賴羧化作用體系所必需,是骨骼素(BGP)合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。此外,在高能化合物代謝和氧化磷酸化過程中,以及與其他脂溶性維生素代謝的方面均起重要作用,并具有利尿、增強肝臟解毒功能,參與膜的結構、降低血壓的功能。
用量用法:
1.止血:肌注每次4mg,1日2或3次。防止新生兒出血,可在產(chǎn)前1周給孕婦肌注,每日2~4mg。 2.膽絞痛:肌注每次8~16mg。 3.口服:每次4mg,每日3次。 4.作為飼料添加劑每噸飼料添加2克左右。
注意事項
1.可致惡心、嘔吐等胃腸道反應。
2.較大劑量可致新生兒、早產(chǎn)兒溶血性貧血、高膽紅素血癥及黃疸。在紅細胞6-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癥病人可誘發(fā)急性溶血性貧血。?
3.可致肝損害。嚴重肝病者慎用。
兒童用藥注意事項
較大劑量維生素K3可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(chǎn)兒引起溶血性貧血、高膽紅素血癥及核黃疸癥,但維生素K1則較少見。
不良反應
1、局部可見紅腫和疼痛。
? ? 2、較大劑量可致新生兒、早產(chǎn)兒溶血性貧血、高膽紅素血癥及黃疸。在紅細胞6-磷酸脫氫酶缺乏癥患者可誘發(fā)急性溶血性貧血。
? ? 3、大劑量使用可致肝損害。肝功不全患者可改用維生素K1。
藥物相互作用:
1、口服抗凝劑如雙香豆素類可干擾維生素K代謝,兩藥同用,作用相互抵消。 ?2、較大劑量水楊酸類、磺胺藥、奎寧、奎尼丁等也可影響維生素K效應。
藥理:
亞硫酸氫鈉甲萘醌注射液為維生素類藥。維生素k是肝臟合成因子Ⅱ、Ⅶ、Ⅸ、Ⅹ所必須的物質(zhì)。維生素k缺乏可引起這些凝血因子合成障礙或異常,臨床可見出血傾向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。
藥物代謝動力學
肌注吸收后,隨β脂蛋白轉(zhuǎn)運,約8-24小時作用才開始明顯,并在肝內(nèi)被利用,需數(shù)日才能使凝血酶原恢復至正常水平。以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結合物形式經(jīng)腎及膽道排泄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