硯臺: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書寫器具之一,同時又是將詩詞、書法、繪畫以及雕刻等藝術結合于一體的藝術品,具有實用與欣賞的雙重價值。易水硯是中國著名古硯之一,素有“南端北易”之譽。曾作為國禮贈給日本前首相的易水硯因產于河北易縣而得名(易縣又名易水)。相傳始于戰(zhàn)國,盛于唐宋,為中國制硯之鼻祖。作為歷代宮廷之貢品,鑒賞家均盛贊易水硯,“質之堅潤,琢之圓滑,色之光彩,聲之清冷,體之厚重,藏之完整”,為硯中之首。千百年來,易水硯以其優(yōu)等石料和獨特藝術風格名揚天下。 易水硯取石于易縣中南山的黃伯陽洞,石料是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巖,有的還點綴著天然碧綠或淡黃色斑紋,甚至暗紫、碧綠等不同色彩呈頁狀疊積,俗稱“紫翠石”、“玉帶石”,制硯師們就是利用不同色彩頁層、斑紋巧妙雕琢,猶如玉翠工藝品的“巧雕”,制成美侖美奐的藝術品。 易水硯不僅石質好,而且雕工精臻。制硯藝師們依石料形體不同因材施藝,巧用俏色,用陽雕、浮雕、平雕、透雕、立雕等多種手法,雕出的山水、花卉、蟲魚、禽獸、人物等形象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,靜中有動,動中有聲,聲中有情,構成千姿百態(tài)的藝術珍品,龜硯、蠶硯、龍硯、琴硯、棋硯五大高檔名硯更是中華瑰寶,藝海之一絕,在我國古代的民族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。 易水硯質地細膩,硬度適中,發(fā)墨快,不傷筆毫,墨汁滋潤而不易蒸發(fā)干涸,具備硯石所要求的發(fā)墨、儲墨、潤筆、勵毫四大條件。 精品易水硯曾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名流、工商業(yè)巨子的贊賞和珍愛,成為饋贈中外貴賓的高級禮品。為紀念香港回歸制作的重達6000千克的精品巨硯《歸硯》被人民大會堂收藏;象征和平繁榮的《菊花牡丹圖》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;集數(shù)十名雕刻名家歷時3年創(chuàng)作的象征中華民族新世紀騰飛的《中華九龍巨硯》,中華世紀壇擬收藏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