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培養(yǎng)馴化
悶曝結束,采用遞增污水進水量的方式,使污泥處于低負荷增殖、馴化狀態(tài),從而使微生物逐步適應新的生存環(huán)境。培養(yǎng)馴化之后,伴隨污泥外觀由黑色逐漸轉變?yōu)橥辽?、棕褐色,此時進行生物鏡檢,結果顯示,菌膠團密實,豆形蟲、滴蟲等游離生物逐漸減少,鐘蟲數(shù)量由少迅速增多,累枝蟲突然大量出現(xiàn),絮凝體緊密,沉降性能良好,且各A/O池生物相變化規(guī)律基本相同。馴化培養(yǎng)期間,每日定時測定A/O反應池的進、出水COD、反應池DO含量和活性污泥特性參數(shù)污泥沉降比SV,和MLSS含量)。結果如下:進水COD為366~753 mg/L,平均約700 mg/L;出水COD由馴化前期的320 mg/L逐漸降低到120 mg/L,有機物去除效果明顯提高,DO的質量濃度始終保持在3~4mg/L,SV,。逐漸增高至30%~33%,MLSS的質量濃度也由起初的1.3/L上升為至3/L以上,污泥容積指數(shù)(SVI)保持在72~1 18 mL/g。結合以上情況,可以認為本系統(tǒng)活性污泥基本培養(yǎng)馴化成熟,初步達到穩(wěn)定運行的條件。
2、藥劑投加
氣浮池和混凝沉淀池等調試與微生物馴化培養(yǎng)同時進行,在氣浮池和混凝沉淀池的反應區(qū)投加混凝劑聚合氯化鋁(PAC)與助凝劑聚丙烯酰胺,根據(jù)廢水實際水質確定PAC與PAM的配制比例和藥品投加量。
3、污泥接種
生化池充水加泥,第1天,充水到1。5 in(A/O生化池18和24各1 875 m3),每池加入約4 t干污泥(保證MLSS的質量濃度>2/L),折算成脫水后污泥約20 t/池;第2天,繼續(xù)充水到3 m,每池再加入約4t干污泥;第3天,繼續(xù)充水,使水位維持在3~4 m。共接種干污泥2x8 t,合脫水后污泥80 t。污泥來自該A廠的小型污水處理站,且此小型污水處理站運行情況良好,污泥性能較好,為調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4、悶曝
生化反應池投泥期間開2臺鼓風機,連續(xù)曝氣;投泥結束后,通過悶曝對污泥進行靜態(tài)培養(yǎng),悶曝時問為5 d,悶曝期間調節(jié)風機風量,將好氧池池內的DO的質量濃度控制在3~4 mg/L。